面对市场上种类繁多的钙产品、含钙保健食品、补钙药品,您该如何选择?
目前常见的钙制品有碳酸钙、乳酸钙、葡萄糖酸钙、磷酸氢钙、枸橼酸钙、各种氨基酸钙等,不同钙源,在体内吸收是有所区别的,效果也大不一样,选择时一般要考虑含钙量、溶解度、吸收利用率、毒副作用、配方合理性、服用方便性、价格等。
含钙量的标示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含钙化合物的量,一种是含钙元素的量。比如葡萄糖酸钙口服液,每毫升含葡萄酸钙100毫克,相当于钙元素9毫克。营养学上习惯用钙元素的毫克量来表示。常用钙化合物的钙元素含量为:碳酸钙40%、乳酸钙13%、葡萄糖酸钙9%、磷酸氢钙23%、枸橼酸钙21%、生物酸钙(活性钙)38%。作为钙制品,应该在说明书中标示每个最小包装(片、袋、支)的钙含量,没有标示的产品,最好不要选用。值得注意的是,不少保健品和食品都声称含钙却不标明含钙量,导致消费者不能明明白白消费。
钙制品中溶解度较大的有乳酸钙、葡萄糖酸钙、枸橼酸钙等,溶解度较小的有碳酸钙、磷酸氢钙、生物碳酸钙等。钙的吸收利用是以溶解为前提,同时与机体状态密切相关,比如体内钙水平、年龄、胃肠功能、胃酸分泌、体内维生素D3、生长激素、雌激素水平等。一般来说,钙制品的吸收率在15%—45%之间。有些钙制品广告宣传吸收率达90%以上,这是在钙饥饿动物上实验观察得到的结果,实际使用中并不存在,有虚假夸大之嫌。
生物碳酸钙是以牡蛎、蚌、贝等的壳为原料,经高温活化磨细而成,碱性较强,对胃肠刺激大;加上海洋污染日益严重,这类制品比较容易吸附铅、汞等重金属。磷酸钙是以动物的骨骼磨粉制成,也比较容易沉积重金属。一般认为这两类制品可能对人体健康不利,建议厂家对此二类制品进行重金属监测,并在产品说明中加以标示,以便让消费者在使用中谨慎对待。
目前市场上销售的钙制品,以含钙元素一克计算,价格从几角钱到几十元钱不等。激烈的竞争和巨额的利润带来了广告大战,不实的广告使消费者误以为钙制品越贵质量越好,效果就越明显,事实上,钙制品的含量和吸收率与其价格没有直接联系。
(王 政 发表于《厦门晚报》)
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官方微信公众号
(欢迎长按或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