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当前位置 :首  页 > 血管外科
  • 血管外科
  • 血管外科

突出专科特色 精确诊治血管疾病

* 来源 : * 发布人 : admin * 发表时间 : 2011-07-02

中山医院血管外科积极开展新技术,填补厦门市和福建省多项空白
作者:楚燕 陈芳    厦门日报  日期:2011-06-24

  

李昭辉主任(右)正在为患者手术。


  

厦门市消化中心大楼。(苏媛摄)

 

随着医学发展,血管疾病的危害逐步得到重视,血管外科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近年来发展迅猛,各种新的诊治手段不断涌现。然而,在很多地区,大多数患者甚至医务人员对血管外科还比较陌生,缺乏对血管疾病足够的认识,导致血管疾病的漏诊、误诊率偏高。

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血管外科成立于2007年,是我省第一个独立学科设置的血管外科。科室突出微创特色,充分发挥血管外科专业医生同时具备介入技术、显微外科技术和腔镜技术的优势,把各种技术融合利用,力求减少创伤、提高疗效。治疗范围包括除心脏和脑血管以外的动脉、静脉、淋巴系统疾病。擅长缺血性肠病、布加综合征、下肢大隐静脉曲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四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肢体动脉栓塞、肺栓塞、脉管炎、颈动脉硬化性闭塞症、主动脉夹层、胸主动脉瘤、腹主动脉瘤、周围动脉瘤、各型血管瘤、多发性大动脉炎、动静脉瘘、肾动脉狭窄、糖尿病足等血管外科疾病的诊治。并开展了一系列新技术、新项目,填补了厦门市和福建省多项空白,奠定了闽西南血管外科专业领头羊的地位,其整体医疗水平在省内名列前茅。


肠系膜动脉栓塞,需重视的致命杀手

上个月,先生到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血管外科李昭辉博士专家门诊复诊时,再三感谢李博士以及血管外科医护人员及时挽救了他的生命。原来,2个月前,先生运动锻炼后突发腹痛,入住中山医院消化内科,经检查怀疑是缺血性肠病,考虑到他以前有房颤、高血压等,医生分析是心房栓子或动脉附壁栓子脱落导致肠系膜动脉栓塞。遂转入血管外科救治。血管外科联合胃肠外科实施急诊剖腹手术。术中发现其大段肠管已坏死,并有穿孔趋势,腹腔已有脓血性渗液,若不及时手术,极有可能因为感染性休克而死亡。

血管外科李昭辉博士介绍,肠系膜动脉栓塞发病急骤,病变进展快,且后果凶险死亡率高,患者初起发病常腹痛腹胀,并且伴有频繁呕吐。等到出现腹部压痛、反跳痛、腹肌紧张等腹膜刺激征或消化道出血时再行抢救治疗已太晚了。所以对于高危人群如风心病、冠心病、感染性心内膜炎、房颤及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应首先警惕并考虑此病。肠系膜上动脉主干口径较大,与腹主动脉夹角呈锐角,所以脱落栓子易进入肠系膜上动脉形成急性栓塞,这也是肠系膜动脉栓塞发生率高的原因。

李昭辉博士说,肠系膜动脉栓塞是血管外科死亡率高的疾病之一,诊断治疗或手术及时才能幸存。在溶栓治疗效果不佳的情况下,积极手术探查是最佳选择。手术方式可以选择动脉取栓或动脉搭桥吻合;并发肠管坏死需做肠切除吻合,必要时造瘘,部分术后短肠综合征者需长期肠内营养。


布加综合征,容易忽视误诊的血管疾病

5年前,刚步入中年的刘先生自觉消化不良、食欲下降,慢慢出现将军肚,双下肢以及腹壁出现曲张突出的静脉条索,步行一段距离后双下肢肿胀无力。当时他觉得这是因为应酬多引起的,调养一番就能好转。2年前,他开始间断出现呕血、黑便等消化道出血症状,腹胀进一步加重,病情多次危重,辗转治疗均诊断为肝硬化、消化道出血,对症治疗后症状虽有所控制,但一直不能断根。后就诊于中山医院血管外科,被确诊为布加综合征,给予腔内介入支架治疗后,腹胀得以缓解,未再出现消化道出血症状,恢复了良好的生活质量。

中山医院血管外科李昭辉博士介绍,布加综合征(BuddChiari 综合征)是一种发病较隐匿、容易误诊以及忽视、并发症风险大的血管疾病。大部分患者主要表现为腹胀(腹水)、肝脾肿大、消化道出血等消化系统症状,部分患者还表现出双下肢静脉曲张、色素沉着、肿胀、足踝区溃疡,若并发消化道大出血时有生命危险。布加综合征在闽南有较高发生率,这可能与闽南地区肝病高发有关。

李昭辉博士介绍,10年前布加综合征治疗方法还是以创伤大、手术风险大、死亡率高的血管旁路手术为主,近年来随着血管腔内治疗技术以及器材的进一步完善,创伤小、恢复快的腔内介入治疗成为首选,但需要较高的操作水平以及腔内技术,很考验血管外科科室水平以及医师技术。手术只需从腹股沟的股静脉穿刺,置入球囊扩张或(和)支架支撑,解除狭窄或阻塞,就可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部分病情较重者围手术期应警惕心衰发生。近年来,血管外科已腔内治疗布加综合征40余例,术后效果均相当满意;部分病变晚期患者亦可有效改善生活状态,腹水腹胀减轻,后期消化道出血几率也大大减少。
   本报记者 楚燕 通讯员 陈芳

 

>>>链接

警惕美腿杀手”:下肢静脉曲张

小姐是一名小学教师,由于长期站立,近年来她小腿肚上一条条青筋如蚯蚓样鼓出,十分难看。经四处打听后,前不久她到中山医院血管外科做了硬化剂注射治疗,仅花了半小时就解决了蚯蚓腿。现在,她又可以享受裙裾飞扬的夏季了。

中山医院血管外科主任李昭辉博士介绍,静脉曲张临床主要表现为大隐静脉及其属支发生曲张性病变,隆起、迂曲,以小腿段为明显,并可伴有患肢肿胀、酸胀、沉重感、疼痛等,晨轻暮重。后期可出现小腿下段皮肤营养障碍性改变,出现小腿皮肤萎缩、脱屑、色素沉着、皮肤皮下组织硬结,甚至发紫、发黑、溃烂等,严重影响身心健康和日常生活。该病在成年人中发病率极高,约有25%的女性和18%的男性患有静脉曲张,多见于长期站立工作的人,如交警、教师、医护人员、餐厅服务员、发型师、厨师和强体力劳动者等。

李昭辉博士介绍,下肢静脉疾病的治疗方法有多种,近年来,泡沫硬化剂腔内注射治疗静脉曲张应运而生,受到全球各大血管中心或血管专科青睐。通过定向注射泡沫型硬化剂进入皮内、皮下的浅表曲张静脉和(或)筋膜内静脉,使之发生无菌性炎症,继而产生纤维性闭塞,使曲张静脉萎陷闭锁。泡沫硬化剂全层闭锁局部曲张静脉,并在一段时间后,静脉转化为纤维条索,这种纤维条索一般不能再通,所以其效果可媲美于曲张静脉的外科切除术。辅以弹力袜加压包扎,使静脉内膜直接接触和闭塞,可有效维持良好手术效果。中山医院血管外科2009年初在全省率先开始开展泡沫硬化剂治疗静脉曲张以及血管瘤等体表血管扩张性疾病,应用硬化剂为聚桂醇,安全无毒,注射量小,可重复操作,且硬化闭合效果佳,并伴有局部麻醉效果,可有效减轻术中以及术后疼痛感。临床应用350余例病例中,从新生儿的血管瘤治疗到高龄患者的曲张静脉腔内闭合治疗,临床疗效明确,恢复快,并能最大限度达到美观要求。


下肢深静脉血栓青睐上网族

暑假来临,不少学生蜗居家中,沉迷网络。李昭辉博士说,每逢寒暑假,血管外科的患者就呈现年轻化,主要原因就是下肢深静脉血栓成为青少年上网族的时尚病

下肢肿胀、疼痛和浅静脉曲张是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三大症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可以闭塞深静脉,影响血液回流心脏,导致小腿和(或)大腿肿胀、疼痛、发沉,如合并炎症还可出现皮肤发红、发热。由于血栓形成可以影响静脉瓣功能,即使血栓消失后仍可发生立位的下肢浮肿。深静脉血栓形成最主要的危害是血栓脱落后,会沿着血流堵塞或嵌顿到肺动脉,导致肺动脉高压和右心衰竭,严重的将出现心源性休克,甚至猝死。

李昭辉博士介绍,下肢深静脉血栓多见于以下几类人群:长时间制动、卧床者,如手术后、偏瘫、截瘫病人,因为长期卧床可引起血流缓慢,血液粘稠度增加而发生血栓;静脉壁损伤后,如静脉输注刺激性药物,外伤和感染均可造成静脉壁损伤,损伤的血管壁有利于凝血因子形成,促使血栓形成;除以上提到的手术因素外,肿瘤、口服避孕药、妊娠都可导致血液高凝状态,引起血栓形成。

这几年,由于青少年长时间上网、看电视等,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病出现了年轻化趋势。李昭辉提醒,暑假期间宅在家里的年轻人连续玩电脑不要超过4小时,坐的时候要避免双腿交叉相互压迫,要时常起身活动一下,如伸展四肢,做做下蹲动作,以加速静脉回流。注意多喝水,以稀释血液,防止血液粘稠。另外,对于需要长时间站立或静坐的人群(如教师、交警、IT人士、办公室工作人员等),穿上合适的医用弹力袜也有较好的预防作用,平时避免穿着过紧的衣裤,以避免妨碍血液循环。一旦怀疑或确诊为深静脉血栓形成,应立即到血管外科接受专业的诊疗。


血管介入治疗糖尿病足效果好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失去了双脚,意味着在日常生活中将举步维艰。那些因患糖尿病足而截肢的患者,对此有深刻体会。在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血管外科,每一位医生都反复叮嘱糖尿病足患者:要像爱惜您的眼睛一样保护您的双脚。因为他们看过太多糖尿病足患者一失足成千古恨的事例了。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严重者引起足部坏疽甚至截肢。糖尿病足是一个慢性进展的过程,初期可出现下肢及足部异常感觉,如麻木、灼热、疼痛或针刺样痛等,还有许多患者因为神经功能障碍而无疼痛感觉,发生脚部烫伤、烧伤、碰撞伤甚至溃疡,经久不愈导致溃烂,最终不得不做截肢手术。

李昭辉博士介绍,目前糖尿病足的主要治疗方法有内科治疗,如扩张血管、局部清创换药、下肢血管介入治疗等,其中下肢血管介入治疗是最有效、最能减少患者截肢率的治疗方法。中山医院血管外科在糖尿病足治疗方面处于全省领先水平,已成功开展了下肢介入手术200余例,最大程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截肢率。

李昭辉说,糖尿病足预防重于治疗,糖尿病病史5年以上者,应主动定期到医院血管外科进行下肢及足部检查,对下肢并发症进行早期筛查,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官方微信公众号

(欢迎长按或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