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当前位置 :首  页 > 感染性疾病科
  • 感染性疾病科
  • 感染性疾病科

治乙肝面临耐药挑战

* 来源 : 感染性疾病科 转载* 发布人 : admin * 发表时间 : 2007-10-16

2007.10.16  3  医药导刊     编辑:王苏平

作者:王苏平

中国工程院院士庄辉教授在最近召开的乙肝病毒发现40周年的研讨会上指出,在拥有多个乙肝抗病毒治疗药物的今天,病毒耐药已成为治疗面临的最大挑战。南方医院感染内科主任侯金林教授也强调,重视初治,预防耐药,是今后慢性乙肝抗病毒治疗的方向。  

1967年乙肝病毒被发现后,相继诞生了干扰素以及系列核苷类抗乙肝病毒药物,如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恩替卡韦等。然而,随着核苷类药物的不断问世,耐药问题逐渐突显。耐药一旦发生,原本有效的药物抑制病毒复制能力就会大大降低,即使加大药物剂量或者换药,疗效也不如初治时好。同时,药物之间的交叉耐药也会给后续治疗带来困难。庄辉指出,乙肝病毒的变异率比其他DNA病毒大约要高10倍。减少病毒发生耐药变异,关键是在快速强效地降低乙肝病毒载量的同时,需要考虑病毒对药物耐药所需变异位点的数目。  

目前国内现有的抗乙肝核苷类药物的耐药数据显示,核苷类药物初治患者中不同药物治疗4年的耐药发生率分别为:拉米夫定71%,阿德福韦酯18%,恩替卡韦则低于1%。耐药发生率为何有差异?临床数据显示,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或替比夫定需要1个乙肝病毒DNA 位点变异就可对其产生耐药;而恩替卡韦耐药则需要乙肝病毒DNA上同时有3个位点发生变异,这意味着病毒耐药的门槛被抬高了。  

侯金林说,慢性乙肝初始治疗药物的选择是关键,初治时最好选择既强效又低耐药的抗病毒药物。

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官方微信公众号

(欢迎长按或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