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多学科优势 刀尖上优雅舞蹈
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电生理团队多项高难度手术省内领先
■黄卫斌(中间)带领团队实施手术。
近日,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扩容,门诊、病房、手术室都集结在一处,门诊搬迁至5号楼4楼(中山医院急诊楼),诊室增至8间,住院病房搬迁至5号楼5-6楼,病床数翻了两倍,医疗服务再升级。该院心内科拥有一支实力强劲的电生理医疗组,组长为国内知名的心脏电生理专家黄卫斌博士,开展多项省内领先、国内先进的射频消融技术。
记者 匡惟 通讯员 石青青
完成手术一万多例 患者有百岁老人也有月余小婴儿
心脏射频消融治疗是心律不齐的“救命法宝”,全国心内科成熟的电生理医生不足千人,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黄卫斌博士便是其中一位,累计成功完成射频消融手术一万多例。早在2005年,黄卫斌就在省内率先开展了房颤射频消融手术。
小宇(化名)才14个月,因房性心动过速引起心功能不全,大半年辗转国内多家医院诊治。小宇家人听说黄卫斌是国内治疗小儿心律失常方面的专家,从湖北赶到厦门求诊,黄卫斌带领团队为小宇施行了射频消融手术。
在黄卫斌实施该项手术的患者中,年纪最大的104岁,最小仅出生56天。他说,为5岁以下患儿施行射频消融手术风险特别高,每年中山医院为5岁以下患儿施行的手术数量在省内都是领先的。“我们在儿童领域积极拓展,希望能帮助那些患儿和正常孩子一样健康成长。”他说。
联合胸外科实施高难度手术 在狭小的空间操作考验技术
李先生反复室性心动过速发作,严重影响工作和生活,黄卫斌为其施行了干性心包穿刺射频消融。该术式需要联合多学科医生一起开展,难度高,被称为“刀尖上的舞蹈”。
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病灶出现在心外膜,手术风险很大。依托中山医院多学科的综合实力,该院心内科通过联合胸外科采取小切口,开展干性心包穿刺进行治疗。
这项技术的操作空间极小(位于心脏和心外膜之间),对实施手术者要求极高,稍有不慎就可能扎穿心脏或是心脏表面动脉,引起大出血甚至死亡。黄卫斌带领电生理团队完成了省内第一例干性心包穿刺手术,如今完成的例数也是省内最多的。黄卫斌还受邀到国内多家医院开展这项技术,广受业界好评。
无射线绿色电生理技术 全靠医生丰富临床经验
黄卫斌和他的电生理医疗团队开展了多项国内外先进的技术,其中包括绿色电生理技术。“过去做手术要穿二三十斤的铅衣操作,现在可以在无射线的条件下,穿着普通的手术服完成手术了。”他说。
黄卫斌曾接诊过一名孕妇,怀孕五个多月时出现心悸、胸闷,心脏早搏六万多次。如不治疗孕妇会有生命危险,但使用药物控制可能会对胎儿产生影响,黄卫斌决定采用“绿色电生理技术”,这种微创手术通过三维系统建立心脏模型,无射线,全靠医生丰富的临床经验将导管送到心脏、消融病灶。手术很顺利,不仅治好了孕妇的心脏早搏,又不伤害胎儿。
黄卫斌说,心内科开展的射频消融手术中,46%是治疗房颤的。作为常见的心律失常,脑卒中、心衰等都是房颤可能引发的危害,心内科对房颤患者实行全方位的筛查、治疗、管理。据了解,近三年来,不论是手术复杂程度还是手术总量,厦大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电生理团队都实现了新突破。除了射频消融,他们还成功开展了冷冻消融治疗,为患者治疗提供了更多选择。
转载2021.4.27《厦门晚报》
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官方微信公众号
(欢迎长按或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