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当前位置 :首  页 > 关节外科
  • 关节外科
  • 关节外科

IF达25.809,我院与北大第三医院运动医学研究所合作发表原位骨再生仿生支架最新研究成果

* 来源 : * 发布人 : admin * 发表时间 : 2019-10-22

    2019  10  17 日,我院关节外科与运动医学科王少杰博士以第一作者身份在Advanced Materials IF 25.809JCR1区)发表题为"Biomimetic nanosilica- collagen scaffolds for in situ bone regeneration: towards a cell-free, one-step surgery"(用于原位骨再生的纳米硅-胶原仿生支架:向无细胞、一步式植入手术迈进)的研究成果。本文应是目前福建省骨科医生发表过的影响因子最高分SCI文章。

    早在2012年,我院关节外科与运动医学科夏春教授就提出应该紧跟医工交叉的科学前沿,向组织工程领域积极进取,在夏春教授的推动下,关节外科与运动医学科自2014年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运动医学研究所余家阔教授课题组开始合作,经过5年的不懈努力,提出通过一种稳健可靠的生物硅化法对骨胶原支架进行表面修饰,从而获得既具有均匀、稳定骨诱导表面,又具有强大成骨活性的硅化多孔胶原成骨支架,为治疗巨大骨缺损提供一种具临床转化潜力的技术手段。

clip_image001.png*

clip_image003.png*

    该研究成果主要内容如下:

    本研究通过对猪脱钙松质骨(DCB)胶原支架进行简便易行的表面硅化修饰处理,获得具有稳健骨诱导活性的纳米硅-胶原(nSC)支架。该支架具有如下特点:1)纳米硅-胶原支架的表层和内部的多孔表面都修饰上均匀、稳固的纳米硅涂层;2)物理和化学仿生的支架表面有利于宿主间充质干细胞(MSC)的招募、增殖、成骨和基质矿化,从而赋予nSC支架良好的骨诱导活性;3)无需使用外源性MSC 或生长因子,仅需一步法手术植入骨缺损即可通过内源性骨再生修复骨缺损。这种修饰方法温和、稳定,且具有很好的渗透性,能够广泛应用于制备大体积、结构复杂的多孔组织工程骨支架,在治疗巨大骨缺损中具有良好的临床转化潜力。


    另外,2019410日,王少杰博士作为共同第一作者参与的余家阔教授的另一课题在转化医学国际期刊、Science子刊《科学-转化医学》(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 IF=16.710)发表,“Orchestrated biomechanical, structural, and biochemical stimuli for engineering anisotropic meniscus”(生物力学、结构及生化刺激的协同作用构建异质性组织工程半月板)的研究成果。该研究提出一种新颖的异质性组织构建模式,利用支架结构、力学和生长因子微环境的协同作用,调控干细胞在支架不同部位的差异性分化,从而实现异质性组织工程半月板的构建和对关节软骨的保护,为其临床转化奠定了基础。

    这些研究成果的取得再次体现了跨平台合作、跨院合作、医工结合、医化结合、学科交叉合作的优势。


 

613042@1910_500552276,

王少杰博士

王少杰博士: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关节外科与运动医学科副主任医师,擅长骨关节病和运动损伤的关节镜和微创手术治疗。现任中华骨科学会青年委员运动医学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运动医学医师分会青年委员,膝关节学组委员,福建省骨科学会青年委员、关节学组委员、运动医学学组委员及秘书。先后在美国 The Christ Hospital,纽约特种外科医院、德国柏林Helios 医院、比利时AZ Monica 总医院进修学习关节外科和运动医学。已发表 SCI 论文 8 篇,获授权关节置换手术器械和组织工程骨、软骨支架相关专利十余项。


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官方微信公众号

(欢迎长按或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