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的尿毒症 祸起糖尿病肾病
中山医院举办糖尿病肾病学习班,邀权威专家授课,提升我市肾病防治水平
刘志红院士来厦参加肾病论坛并授课。
本报记者 楚燕 通讯员 陈芳 石青青
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肾内科日前举办“防治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新理论学习班暨血液透析质控论坛”。记者从会上获悉,约30%的糖尿病患者患病7年后会出现糖尿病肾病,在血液透析病人中,糖尿病肾病患者约占20%。专家们一致认为,防治糖尿病肾病,除了规范诊治,科普宣教也十分重要。
国内顶级肾病专家齐聚厦门
此次论坛邀请了多位国内著名肾病专家参加,包括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志红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孙世澜教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万建新教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袁伟杰教授、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肾脏病研究所郁胜强教授、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解放军肾脏病研究所龚德华教授等。厦门市卫生计生委洪丰颖副主任、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李永忠副院长出席了开幕式。专家们齐聚一堂,交流学习,通过团队指导方式,提升我市肾病诊治水平。
出席论坛的刘志红院士为厦门医学院士指导平台(中心)首批特聘院士,她为与会者主讲了《糖尿病肾病肾脏病理学特征及其与预后的联系》。糖尿病肾病是刘志红院士多年来重要的研究方向,她通过对病人肾小球基因表达谱的分析,发现免疫炎症相关基因的独特表达形式,肥大细胞在糖尿病肾病发病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对大黄酸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机制、药效、药代及毒理等长期系统的研究,完成了临床前的相关研究和Ⅰ期临床试验,获得了II期临床试验的批文,为大黄酸的产业化和转化医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糖尿病肾病易发展成尿毒症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病人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我国的发病率亦呈上升趋势,目前已成为尿毒症的第二位原因,仅次于各种肾小球肾炎。由于其存在复杂的代谢紊乱,一旦发展到尿毒症,往往比其他肾脏疾病的治疗更加棘手,因此及时防治对于延缓糖尿病肾病进展的意义重大。
中山医院肾内科主任关天俊博士介绍,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发病率逐年上升,30%的糖尿病患者7年后将发展成为糖尿病肾病。在我国,20%的血透病人是因为糖尿病肾病导致的尿毒症,而在欧美发达国家,这个比例更是高达50%。“我们的目标是:让糖尿病患者不得糖尿病肾病;让得了糖尿病肾病的人,病情进展得慢一些;让需要透析的糖尿病肾病患者规范透析,生活质量更好一些。”
健康宣教为患者提供“全程关照”
“近年来,肾内科发展很快,年出院量1800人次、门诊量10万人次、血液透析4万例次,2012年肾内科成为厦门市糖尿病肾病诊疗规划重点学科。” 中山医院李永忠副院长表示,“肾内科非常重视专业人才技术的培养与提升,大家团结一致,努力工作,共同推动学科发展。”
肾内科收治的大都是慢性肾病患者。中山医院肾内科十分重视对慢性肾病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关天俊主任说,科室特地编写了肾病防治科普教材,涉及饮食、运动、吃药、检查以及控制血糖、血压、血脂等方方面面,通俗易懂又实用,颇受患者欢迎。科室配备了宣教室,还成立了患教小组,由10名护士“一对一”指导患者,并通过电话、微信群、电子邮件等多渠道与患者互动,实现全程关照。得益于“全程关照”,一些糖尿病肾病患者病情稳定,10多年来肾功能一直维护得很好。
中山医院肾内科:结缘刘志红院士
在此次论坛上,刘志红院士对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肾内科给予了高度评价。
其实,中山医院肾内科与刘志红院士的“缘分”由来已久。早在1994年,关天俊考入上海第二军医大学肾内科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是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肾脏科的黎磊石教授和刘志红教授。回忆起当年的情形,关天俊感慨,“在跟随刘导师做课题实验的两年多时间里,我不仅全面拓展、提升了自己的专业水平,而且从她身上感受到作为一个医学工作者的强烈使命感和责任心,学到了严谨治学、持之以恒的科学态度,勇于发现、敢于创新的科研精神,勤勉务实、刻苦钻研的工作作风。她的言传身教让我受益匪浅,享用终生,对我以后的学习、工作和科研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在刘院士创新精神的激励下,2006年,关天俊在厦门市率先独立开展中心静脉长期导管置入术,解决了无法通过外周血管建立长期血管通路的难题。他较早提出“以肾换命”的理念,通过提前血透超滤解决严重糖尿病肾病患者的全身水肿,为后续治疗奠定基础,得到同行的认可。2009年4月5日,中央电视台《走近科学》节目播出中山医院肾内科成功救治重症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事迹,在国内引起很大的反响。
在肾病诊断中,肾穿刺是金标准。刘志红院士所在的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一年开展6000多例肾穿刺,居世界第一。前几年,中山医院特地选派专业人员赴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跟随刘院士的团队学习肾穿刺病理诊断技术,为进一步提升肾病诊治水平提供了技术保障。
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官方微信公众号
(欢迎长按或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