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11日, 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重症医学科占凌辉主任,王宝春、郑洋护士长带领的科室医护团队,采用国内目前先进的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DPMAS)人工肝新技术治疗一例严重急性肝功能衰竭患者。术后,患者胆红素明显下降,皮肤和巩膜黄疸减轻,生命体征平稳。
肝衰竭是多种因素引起的严重肝脏损害,导致合成、解毒、代谢和生物转化功能严重障碍或失代偿,出现以黄疸、凝血功能障碍、肝肾综合征、肝性脑病、腹水等为主要表现的一组临床症候群。目前肝衰竭的内科治疗尚缺乏特效药物和手段,早期进行人工肝治疗,是目前临床常用的有效治疗方式。过去人工肝技术主要以血浆置换技术为主,但血浆置换需要大量血浆,并且存在潜在的感染、过敏、枸橼酸盐中毒等风险。
此次,重症医学科开展的DPMAS人工肝新技术即双重血浆分子吸附技术,患者的血液经过血浆分离器分出的血浆,先通过BS330吸附胆红素和胆汁酸,在经过HA330-II广谱特异性吸附炎症因子等中大分子毒素,经过特异性吸附和相对广谱的吸附,能更有效的吸附完成患者体内的毒素,可以说离子交换树脂(BS330)和中性大孔树脂(HA330-‖)两种吸附剂联合应用,发挥了协同作战、共同增效的作用,能迅速改善黄疸症状同时清除炎性介质等有害物质,避免血浆置换产生的潜在感染、过敏等风险及血浆的大量浪费,提高救治成功率。
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首例DPMAS技术的开展,为重型肝炎、肝性脑病、肝衰竭、伴有黄疸的多脏器功能衰竭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方式,延长及改善终末期肝病患者的生活及生命质量,该项新技术今后将给更多危重患者带来新的希望。
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官方微信公众号
(欢迎长按或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