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夏季常见病之六
当心眼病乘热“发飙”
专家说:防范法宝是杜绝用手揉眼、游泳时戴护目镜、缩短空调使用时间
作者:马力 高树灼 陈芳
厦门网[海峡网] 日期:
漫画/黄嵘
泳池消毒不充分是“帮凶”
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眼科陈跃主任介绍,“游泳池眼病”也属于流行性急性结膜炎,是夏季最易被染上的眼科传染病。红眼病每年夏天6月份—7月份的感染率是1月份的两倍,究其原因,没有充分消毒的游泳池充当了重要的“帮凶”角色。
“游泳池眼病”的传播途径一般是通过患眼—水—健眼,传播非常快,95%以上的病例在接触后24小时内就发病。一旦感染病毒,眼睛就会有特别疼痛的感觉,检查时会发现结膜高度充血,还可能有弥漫的乳头和滤泡增生,或有结膜下的小出血斑点。如果病情严重,还可能出现耳前淋巴结肿和眼睑肿。因此不难想象,在人来人往的游泳池,只要一人有红眼病,病毒很快以惊人的速度传播开来。
因此出于对己对人负责的态度,陈跃主任奉劝红眼病人不要到公共泳池游泳。当你觉得眼部有痒感、异物感或灼热感,特别怕光,结膜充血,有脓性或黏液性分泌物,就表明你已是个红眼病病人了,应当马上找医生治病,同时自觉地和他人保持距离,不要去公共游泳池游泳,以免感染了他人又加重自身病情。
而健康人到了公共泳池,也应当有防备之心。由于不清楚周围人是否可能患有红眼病,所以不要和他人共用物品,应当携带自己的毛巾和换用衣物,游泳时不要用手揉眼睛。
支招>>预防游泳所导致的“红眼病”,最好的预防方法是佩戴泳镜。如果没有泳镜,也可以准备一瓶具有抗炎、抗过敏作用的眼药水,在进入泳池前双眼滴用一次,可预防眼睛受到感染或刺激。同时,在游泳结束上岸后再滴一次,可起到清洁眼结膜的作用,并缓解或消除游泳引起的结膜充血和其他不适。
过度用空调眼睛“眨不动”
厦门夏季时间长、气温高,办公场所和家庭使用空调率很高。空调除了调节温度之外,也起到了不少的抽湿作用。如果人们长期在空调室内,再加上长时间专注于一些近距离工作,眼睛眨动减少,眼泪的蒸发增加,就会出现眼睛干涩、灼痛、眼酸、眼痒、怕光和视力模糊等,还可能伴随情绪烦躁、疲劳、注意力难以集中等,这些症状称之为空调眼病。
中山医院眼科王夏虹副主
过敏性结膜炎的病状与急性结膜炎的症状略有不同,除了发痒、流泪外,眼睛赤红、分泌物粘稠程度并不像急性结膜炎那么严重,不过眼结膜会有许多小滤泡及不同程度的水肿现象。王夏虹提醒市民,一般情况下,在使用空调时,室内外温差以不超过
支招>>要养成多眨眼的习惯,每隔一小时至少让眼睛休息一次。多喝水,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已经发觉眼部干涩不要随便使用眼药水,应尽快找专科医生诊治。如一些抗生素、激素类的眼药水的滥用不仅不能解决问题,而且可能引起新的疾病。
手是传播“红眼病”的罪魁
昨天,厦门市第一医院眼科主任医师庄静宜在出专家门诊时,又遇上了一家老少几口集体来看“红眼病”的事。最近一个月以来,她已经多次接诊“一人得病,全家眼红”的家庭型“红眼病”患者。据其介绍,虽然目前厦门尚无流行趋势,但门诊量已比平时多出两三倍,“红眼病”的威胁正随着气温逐渐升高。
据了解,“红眼病”是通俗叫法,医学里称作“流行性急性结膜炎”,这种感染有细菌性的,也有病毒性的。由于夏季气温较高,各种各样的病原微生物繁殖都很快,所以红眼病几乎在每年夏季都可能引起大范围的流行。
红眼病主要是通过接触传染,比如手、毛巾、水等,发病很急、传染性很强、传播很迅速。如果一个人出现红眼病后不注意自己与其他人的“隔离”,就很容易在公共场所、家里和工作单位里传播。
庄静宜主任介绍说,开始发病时,眼睛会觉得有点发热,又疼又痒,眼皮里好像进了沙子一样不舒适。接着就会出现眼睛分泌物增多的情况,特别是在早晨起床后,上下眼皮常常被分泌物粘住,有的人还怕光、流泪。患者的眼结膜呈鲜红或火红色。
她说,近段时间厦门气温高,空气湿度大,使红眼病病菌获得了有利的传播条件。她提醒,外出活动、接触钱物后一定要勤洗手。特别是使用公用电脑的人,因为键盘不容易清洗消毒,加之久视屏幕用眼疲劳,更容易用不干净的手接触眼睛造成感染。因此使用电脑过程中,最好别用手去摸脸、揉眼睛,并要勤洗手,以免发生交叉感染。
支招>>洗脸时一定使用流动的水,自己的毛巾等直接接触眼睛的物品要专物专用。美容、理发一定要去正规美容、理发店,并察看店内有无卫生许可证,是否做到使用物品一人一消毒等。
【提醒】
眼部不适勿热敷
红眼病人使用热敷,可能会加重出血的现象。同时由于眼内温度升高,会导致病原体生长更加活跃,反而会加重病情。
患“红眼病”不宜戴眼罩
不要戴眼罩或包扎起来,这样影响眼内分泌物的排出,同时也会提高眼内温度,为病原体生长繁殖提供良好的“温床”。
长期用药会适得其反
有些市民为了“巩固战绩”,或“防患于未然”,坚持长期用药,这种做法只会适得其反,因为滥用抗生素会引致青光眼、白内障等严重后果。
文/记者 马力 通讯员 高树灼 陈芳
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官方微信公众号
(欢迎长按或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