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的胆管就像一棵树,树枝为肝内胆管,树干为肝总管和胆总管(附图)。胆管承担了人体重要的生理功能——将胆汁输送到胆囊及十二指肠。由于胰胆管合流异常、先天性胆道发育不良、遗传因素等,肝内肝外胆管都可能发生扩张(原发性胆管扩张)。比较常见的是胆总管扩张(肝外胆管扩张),正常的胆总管直径为6-8毫米,胆总管最宽处大于1厘米即称为胆总管扩张。 现才34岁的小林就被胆管扩张症这种病折磨了有十几年了,近日,他在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肝胆胰外科接受了人生中第三次大手术,肝胆胰外科周剑寅主任医师团队帮助他治愈了多年顽疾。
10多年前,小林先后在四川老家医院接受了两次手术——一次胃部分切除术,一次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出人意料,长期的问题开始了。“这些年,其实腹痛反复困扰着我,‘每月一小痛,几月一大痛’,疼痛位置主要是在肚脐周围,发病的时候吃东西也老反胃恶心,甚至连大便都只有一周一次。”小林说,每次腹痛,他最后也能忍受,以为是术后消化道正常现象,并没有积极去诊治。近一年,小林腹痛发作越发频繁,最近一次腹痛非常剧烈,伴发热、畏寒,期间呕吐两次,小林在当地医院接受了ERCP治疗(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但并没有彻底解决问题,经朋友介绍,他找到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肝胆胰外科周剑寅主任医师。
入院后,医生为小林安排了全腹CT增强检查,提示“胆总管结石,伴部分肝内胆管扩张、积气”,磁共振检查提示“肝内外胆管、胆总管多发小结石,伴肝内外胆管扩张,胆囊多发小结石”,MRCP检查提示“胆总管下段多发结石伴上方胆管轻度扩张并积气,胰管稍扩张”,入院诊断“胆总管结石伴急性胆管炎、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先天性胆管扩张症、胆管结石术后、胃大部切除术后、胃肠吻合口狭窄。”
“小林肝内肝外胆管多发小结石,且伴有胆管扩张,胆道感染,以往两次腹部手术史也使得他的腹腔组织广泛粘连,胃肠吻合口有狭窄,我们不排除他可能存在粘连性的肠梗阻,导致他持续腹痛,消化功能紊乱等。原发性胆管扩张在以前也叫做“先天性胆总管囊状扩张”,约80%的病例在儿童期发病。扩张的囊壁常因炎症、胆汁潴留而引起溃疡,并发胆道结石、急性胆管炎、胰腺炎,甚至可能胆道癌变,癌变率为10%,成年人接近20%,比健康人群高出10-20倍,且癌变率随年龄段递增。因此,胆管扩张症不论是否有临床症状,一经确诊,都应该尽早手术治疗。”周剑寅主任医师说。
完善一系列术前准备后,周剑寅主任医师手术团队为小林实施了腹腔镜、胆道镜双镜联合微创手术,克服了腹腔组织广泛致密粘连的困难,切除了扩张的胆总管囊肿、胆囊以及狭窄的胃肠吻合口,运用胆道镜取出了肝内外胆管结石,精细完成了胆肠吻合、肝总管空肠吻合、胃肠吻合,一气呵成重建消化道。
周剑寅主任医师团队通过一次手术为小林解决了多个“老大难”问题,即原发性胆管扩张以及胃肠吻合口狭窄、肠扭转问题。“现在,我肚子不疼了,吃东西胃口也好了,大便也通畅了…”经过医护人员的精心诊治,小林很快恢复了正常生活。
【术后多久复查?都要复查哪些项目】
尽早完整切除病变胆管,处理继发病变,重建胆肠通路是当前预防胆管扩张癌变的最有效方法。建议手术患者术后半年内每3个月、半年后每6个月复查血常规、肝功能、血清淀粉酶、肿瘤标志物(CA199、CEA等)及腹部彩超、CT、MRI等影像学检查。
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官方微信公众号
(欢迎长按或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